为搭建志愿者与乡村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灵沟通桥梁,传递社会关怀,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,10月25日,政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,于东校区挂榜食府前开展以“书信为桥,守护童心”为主题的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项目公益活动。活动以笔墨为媒传递温暖期许,让一封封书信化作跨越山海的牵挂,为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点亮微光。

以信为桥,点亮留守儿童心窗
书信,作为承载温度与情感的传统沟通方式,始终有着电子信息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——一笔一划的书写里藏着思考的重量,字里行间的留白中盛着绵长的牵挂,它让情感在慢时光里沉淀,让心意跨越山海也依旧鲜活。
此次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项目,正是以“文字的温度”为媒介,搭建起志愿者与乡村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灵纽带。不仅致力于为留守儿童传递关怀与陪伴,更借助志愿者的亲身见闻与多元经历,用生动的描述为留守儿童打破地域的局限,拓宽认知视野、激发探索欲,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积极向上、向阳生长的人生态度。活动始终坚守“同一片蓝天下,我们共同成长”的核心理念,既为学子搭建了投身公益、贡献青春力量的实践平台,也向社会传递了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深切关注与温暖关爱。

绘语传情,传递纸间温情
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多个特色环节,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。在“一纸书信,童心相伴”童声陪伴项目摊点,工作人员为在场人员发放“童心书信包”——包含彩笔、信纸、信封等物品,引导通过绘画勾勒童趣、用文字倾诉心声,向远方的留守儿童传递真挚心意。每一笔色彩、每一行文字都藏着纯粹的牵挂。作品完成后,将这份温情集中交到“书信收集区”,由工作人员现场整理封装,后续将统一寄往留守儿童手中。

这一环节不仅让参与的孩子直观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处境,学会共情与关爱,更以书信为纽带,将校园里的温暖力量跨越山海传递给需要关怀的孩子们,像一缕暖阳般缓解他们的孤独感,让公益的种子在师生与留守儿童心中共同生根发芽。
传慰藉解忧愁,破标签显童心
“闻童声语,爱意相传”童声解忧活动同样人气高涨。志愿者们通过诵读留守儿童的心声卡片,让现场师生透过文字的温度,真切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。同时,活动创新性地设置了视频录制环节,师生们围绕留守儿童的经历与困惑,录制暖心解答视频,讲述励志故事,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慰藉与成长的力量。一句句真诚的鼓励、一个个温情的故事,凝聚成满满的爱意,像细碎的星光汇聚成银河,通过镜头传递到远方。
“撕掉标签,点亮童心”童声共鸣活动,恰似一阵引发深思的清风,悄然触动了现场师生的思绪。活动中,志愿者首先向参与者介绍了大众对乡村儿童的常见刻板印象,随后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见解,勇敢撕掉这些片面“标签”,并写下基于深入理解的全新认知。现场参与者纷纷提笔,写下“热爱探索”“内心丰盈”“坚韧乐观”等全新标签,通过文字打破固有偏见,为乡村儿童搭建起理解的桥梁,让每一份独特的美好都能被尊重、被接纳。

政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借蓝信封项目践行公益初心,通过书信沟通、多元关爱活动,既为留守儿童送去慰藉与力量,也助力青年学子提升社会责任感,传递对该群体的正确认知并唤起社会关注。未来政法学院将持续推进项目,丰富活动形式、扩大影响力,让更多留守儿童在文字中感受温暖、成长成才,同时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公益,以青春力量传递社会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