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法学院简介
历史沿革:政法学院的前身是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的史地专业教研组,1958年8月,开始招收政史大专生,到1961年,共培养政史专业大专生120人;1962年,玉林专区师专停办改名为玉林专区师范学校,主要招收中师学生和培训中小学教师(期间,1966年“文革”开始,学校停止招生)。从1971年恢复招生到1976年止,政治与历史一直作为一个专业。1977年恢复高考,学校择优录取政治专业两个班,共151名大专班学生;1981年9月,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,政治科与史地科合并为政史科;1984年6月,创办党政专修班,后来,又相继创办党政、政教、法律自考班、大专助学班、中专班(包括幼师、建筑、财会等专业);1986年正式更名为政史系。
2000年,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,2002年,政史系更名为政法系,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;2003年,法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;2004年,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。在这期间,学院的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培养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。2011年,顺应学校撤系建院的大格局调整,政法系拆分建立政史学院和法商学院,其中思想政治教育、历史和行政管理调整为政史学院所属专业,法学、经济学和市场营销调整为法商学院所属专业。2016年4月,按学校应用型转型和综合改革的布局,政法学院成立,下设思想政治教育、行政管理和法学三个专业。
学院现状: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249人(专升本62人),教职员工55人,其中专任教师45人,教授10人、副教授12人、副研究员3人;博士19人;硕士生导师7人;1人入选广西知识产权领军人才,1人入选广西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,1人入选广西知识产权实用人才,2人入选“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”,1人入选首届广西高校思政理论课优秀教师,1人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先进教育工作者。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显著,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,省部级课题10余项;负责起草地方立法草案5部,立法后评估项目1项;咨政报告获教育部采纳1项。
学院坚持“师范性、地方性、应用型”的办学定位,形成以“政法之声+系列工程”、明德书院、“5+1”劳动课堂、“红木棉”司法社工服务中心、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等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为柱梁的“三全育人”新格局,构建了“以能力培养为主线,宽口径、厚基础、强能力、高素质、重个性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2023年学院党委顺利通过全区首批党建标杆院系验收,并获批为全区第二批“三全育人”示范院系A类建设单位。
学院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提升。近五年,学生获得广西大学生“挑战杯”特等奖1次,一等奖4次,三等奖31次;获得互联网+银奖25次,铜奖2次;获得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9次;获得全国政协提案一等奖2次,三等奖21次;获得广西“八桂法声”专业竞赛奖6项;获得全区高校思想政治课题研究性教学活动二等奖1次,三等奖3次;获得“学宪法,讲宪法”系列比赛二等奖4次,三等奖2次;获得公共管理决策对抗大赛一等奖3次,二等奖11次;获得英语技能竞赛特等奖11次,一等奖43次,二等奖82次,三等奖218次;获得征文写作大赛一等奖21次,二等奖6次,三等奖4次;获得主题知识竞赛二等奖5次,三等奖8次;获得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2次,三等奖2次;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比赛一等奖1次;获得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1次;获得全区高校师范生演讲比赛三等奖1次;获得中国东盟青年营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三等奖1次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、应用型人才,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
(更新时间2025年3月20日)